近期,我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郑州、新乡等地发生严重内涝,部分河流、水库出现重大险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抗汛、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国际教育学院一大批学生党员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闻“汛”而动,冲锋在前,用热血和奉献筑起了守卫中原的“青春堤坝”,助力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
付雨晴,国际教育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8级学生。持续的暴雨天气,使处于低洼地区的汜水镇被洪水淹没。家就在距重灾区不足十公里的她,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荥阳市绿城志愿者团队心理疏导类别志愿者,跟随志愿团队到达重灾区为受灾群众心理疏导。深入灾区后,付雨晴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不仅为他们疏导心理,还用心感受,用适当的陪伴、正面积极的话语鼓他们,帮助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心。
赵天琪,国际教育学院经济学专业2018级学生。7月24日,她积极主动报名来到郑州市荥阳市刘河镇安置点进行志愿服务,和志愿者们一起在高温天气下,高效迅速处理各种救助物资,共计搬运矿泉水800余件,方便面1000余件,饼干1000余件,大米3吨,医疗用品200件等。同时她还积极宣传卫生安全知识、打扫居住环境、处理废旧垃圾、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驱散他们心中受灾的阴影,样样事情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家乡受难期间,她冲到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责任担当。
何小聪,国际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18级学生。7月20日,詹店镇全境连降罕见特大暴雨。作为本镇大学生志愿者的他,跟随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深入何营西村了解灾情,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并妥善处置抢险救灾事宜。詹店镇人民政府实施“全天候”备战,将防洪区实行分段划片,由党员志愿者负责各项工作。他主要负责联系防洪区群众,摸清责任区内危房户、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家庭情况,并登记造册。目前已对1000多户家庭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发放“防汛联络卡”2500余张,与其他党员同志负责轮流进行24小时值班,并收集、上报、发布防汛排涝救灾等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两天以来他昼夜坚守岗位,及时查险、报险、处险、排险,把险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直至7月24日,全镇大水已经全部退去,他在汛期间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当代新青年的新风貌和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阎靖溶,国际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18级学生。7月23日,他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的各个社区,给受灾群众发放物资,清理积水淤泥,排查独居老人。并将瓶装水和各种生活物资等送到这些独居老人的手里。在第二天搬运物资的过程中,他和很多戴着党员徽章的年轻人一起都顶在了最艰苦的岗位。他说:“家乡有难,党员同志要冲在最前面,年轻人要到最辛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共产党员胸前的党员徽章,就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希望。虽然我只是个预备党员,但我更是个青年人。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怕吃苦受累,将心比心,想想那些还吃不上饭的受灾群众。再苦再累都值得。”
宋晨昊,国际教育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18级学生。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过后,他自己的家乡中牟也成为重灾区,中牟城区包括下属乡镇受灾程度不亚于郑州各地,家中的小区与贾鲁河中牟河段仅有一路之隔,贾鲁河水位直线上涨,小区的居民已通知撤离,城区的积水平均已经淹没大腿。他和父亲、舅舅,以及多位朋友都奋战在防汛第一线,在河提上搬运沙袋,观测水位,抢救物资。汛情稍缓后,贾鲁河水位下降,城区的积水退去,他又积极参与到灾后援助的志愿活动中,搬运外省运抵的救灾物资,到受灾严重的乡镇中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身前是洪水,身后是家乡和人民。宋晨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彰显了一名党员的时代担当。
高佳佳,国际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19级学生。他积极响应志愿服务,与广大党员群众一起心手相连,互助守望,全力奋战在防汛减灾第一线。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她积极主动帮助居委会宣传,面对灾害发生时如何防备与自救进行了讲解,并提醒大家雷雨天气时,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等,不能忽视洪水的危险性,帮忙劝说不愿撤离的老人等。她还跟随西华县红十字会展开了援助工作,帮忙搬运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捐的大量物资。由于天气炎热,在志愿者们休息的时候,高佳佳主动帮忙分发绿豆汤、冷饮,捡地下的空水瓶,帮大家盛饭等等,尽自己最大努力为防汛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牛虹文,国际教育学院物流管理专业18级学生。汛情发生后,一直关注志愿服务活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安阳北关区红星社区的的清扫淤泥、杀菌消毒的志愿服务,于是立马行动,25日早晨她早早地赶到了社区服务中心门口,听从组织的安排开始了抗洪灾后志愿服务。先是清理街道上的淤泥,又对地面进行了消毒杀菌。接着又听从组织安排,开始援助安阳的救援物资进行领取、搬运、分发工作。她说:“这是一件很累的差事,但是手上搬的都是全国人民对河南的爱,这沉甸甸的重量也有了不一样的意味,疲惫也甘之如饴”。
王璐晗,国际教育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9-2班学生。洪灾发生后,她密切关注救灾信息,7月22日通过网络看到救命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经过多方联系最终加入线上救援组织,成为一名线上志愿者,实时更新查找需救援帮助的人、联系救援队对接提供物资等。王璐晗同志被安排负责录入信息及部分信息核对。开始时映入眼帘的大部分是红色加急信息,随着各救援团队及社会人士的不断努力,红色表格逐渐被绿色所代替,一个个问题得以解决,不断有好消息向团队传来。记忆最深的是:27日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东郭村两千余人全部获救,时至今日,王璐晗同志仍不敢松懈,积极为之努力。
刘瑜倩,国家教育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9-2班学生。她所在的辉县市汛情形势严重,许多村庄被淹,当这些情况被扩散到网络,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全市志愿服务团体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刘瑜倩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每天她早早的来到了志愿服务地点,帮助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卸车,在连续几天的卸货搬货中,每天都是劳累过度,浑身酸痛,但是她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勇往直前。卸货工作结束后,她也迎来了更大的任务,做好物资支出的数量清点和统计工作。
王林肖,国际教育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18-1班学生,家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汛情发生后,她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与村里大学生一起走向一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一天,统计村庄庄稼受灾状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之后把数据录入电脑,仔细核对,对于数据有出入的情况,与本人取得联系;第二天,实地进行考察,并拍摄照片,一一对应前一天所统计的数据结果;第三天,发放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物资,提供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第四天,与村里大学生组成慰问小分队,为独居老人送去关心,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最后,在天气渐渐转晴的情况下,又投入到道路积水清理工作中,逐步恢复村庄原本的面貌。